俗语“茶满欺人,酒满敬人”是什么意思?“茶满欺人,酒满敬人”蕴含着哪些深意?
我国是礼仪之邦,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,都是自古的待客方式。中国人重礼,倒茶之时讲究不可倒满欺客,敬酒之时又必须斟满以示诚意。这个浅显的规矩我们许多人都听长辈提起过,只是其中含义许多人都不曾细究。那这里的俗语“茶满欺人,酒满敬人”是什么意思?“茶满欺人,酒满敬人”又有哪些深意?一起来看看。
倒茶倒满,在茶道之中是十分忌讳的行为。但凡懂茶的人都明白,品茶需得一遍遍品味,一壶茶要冲泡数次,倒好几杯,不可能一杯倒上太多。而且客人品茶之时,还需观汤色闻香气,倒茶留有三分,杯沿以下还有一段空间,香气不易流散,品鉴更为方便。最重要的,茶水要趁热去饮,如果倒得太满,客人去端难免会溢出来,容易烫伤客人或者撒在桌上及客人的衣服上,让客人无端狼狈。而如果客人为免溢出急忙用嘴去饮,又失去了喝茶的情趣,更有了怠慢客人的嫌疑。另外,客人来访,还未请人人吃饭,先不停让客人喝茶,喝得七八分饱,实在有失礼仪。
品茶是风雅之事,中国风雅之人行文作画都讲究留白,饮茶亦如此。留三份余地,是一种行事的分寸,是对客人的体贴。与客人饮茶之时,依旧保持一颗虚心谨慎之心,时时告诫自己当言行慎当,留有余地。满招损,谦受益,这便是饮茶的大智慧。
茶的“度”,茶圣陆羽有着自己的见解: “茶性俭,不宜广,广则其味黯澹。”在他看来,无论多贵重的茶都是简朴自在的东西,斟茶饮茶点到即止。不宜用过多的水去冲泡,如此会显得寡淡无味;也不宜泡得时间太长,时间一长,反而显得苦涩。世说新语之中便有这样一个故事,东晋画家王蒙嗜茶如命,不仅喜欢自己饮茶,也喜欢感自己的朋友们一起来品。而当时饮茶的风气还没有在士大夫之间流行开来,许多人并不喜爱喝茶,所以每每王蒙邀请他们去自家,大家都会有些害怕,戏称去王蒙家就是遭受“水厄”。
饮茶是风雅之举,其雅便在一个“度”字之上,失了度,也失了宾客之间的和气美满。而斟酒要讲究一个“满”,酒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饮品,古代粮食产量低,到了饥荒之年,酒更是只有皇亲贵胄才能常常喝到。所以很多人家备酒,首先是为了祭祀先祖或者鬼神。而且古人喝酒讲究“无彝酒”,意思就是喝酒一定要喝干净,不能浪费。至今,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,无论是在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在酒馆喝酒,别人斟酒之时都一定要将酒一直斟满到溢出来。据说这是日本江户时代,上流社会为了张扬自己财富,斟酒之时将酒故意溢出来的。
综上所述,在中国古代,贵客前来,主人家拿酒出来招待,通常以满杯表达诚意。当然,斟满酒不代表下一步就是吃肉猜拳,信口乱说,一直喝到全部撂倒。古人喝酒也是十分注重礼仪的,并非如今日人们一般胡吃海喝。
汉书之中如此写着:酒为百礼之首。主人邀请宾客饮酒,除了选在自家的堂室,也会选择鲜花满开或者竹林清幽之处设宴。我们熟悉的竹林七贤便是常常聚集与竹林之中,这七位雅士便是在竹林之中饮酒交流,乃是一段文坛的风流佳话。
从周代的宴席开始,主人和宾客之间饮酒斟酒就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。待宾客以老幼尊卑坐定之后,主人需得净手之后才能取杯,将杯樽冲洗干净之后开始斟酒,一定要将杯子全部斟满,双手递与客人。客人双手将酒杯接住,一饮而尽,将空杯放在案几之上。如若酒席之上有不善饮酒的人,主人也会准备好茶水“以茶代酒”,避免宾客处境尴尬。
满酒,指的对宾客的诚意和热情,而非自我的放纵。除了唐朝的豪士们,我国古人饮酒向来倡导“温克”,意思就是酒可以多喝,但是要保证自己不会失态,不会失言。论语中曰:惟酒无量不及乱。所谓的正人君子,饮酒之时能够做到主宾尽兴而能自持。到了清朝的时候,文人们对自己饮酒的礼仪要求更加严苛,并且出书罗列,教育后代。
虽然历朝历代,人们始终在遵守“酒满敬人”的待客之道,但是社会上流人物或者是文人学士,对自我的饮酒礼仪要求也是很苛刻的,社会上也一度出现“君子节饮”的风尚。所以无论是饮酒或者饮茶,都是我国古人“中庸”的智慧,出于对宾客的尊重及诚意,落实在自己的行为节制之上。